經期小腹疼痛,都是應該根據原因來做相應的治療

小王從小到大只有一個痛經的毛病。然而從13歲初潮到22歲時月經還沒出什麼問題。然而不知何原因,22歲後確感經期疼痛,每月都發作。年紀小時尚能忍忍過去,過了25歲後反而更厲害,每次都得請假在家。一開始她聽人說“結了婚就好”,可結婚後反而越來越重;後來又聽人說“生完孩子就好”,可她和老公努力了一年,小王的肚子還是沒有半點起色。小王去醫院治療不孕症,但醫生檢查完告訴她,她的不孕和痛經密切相關,確切的病因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小玲也有痛經的苦惱。這兩年每當月經來臨,小玲就備受困擾,心情非常煩躁,而且覺得下腹隱痛、下墜,腰骶部酸痛。不過陳玲並沒有當回事,每每經期疼痛時便買止痛藥應付了事。前段時間在醫院體檢時,小玲才知道折磨她兩年之久的痛經,竟然是慢性盆腔炎的報警信號。

小王和陳玲的痛經,都是繼發性痛經,繼發性痛經是生殖系統病變以後而發生的痛經,其表現隨不同病因而異,一般疼痛位置較深,且隱隱作痛。郭醫生介紹,引起繼發性痛經的常見病因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頸或宮腔粘連、生殖道畸形,以及盆腔炎症等。對於繼發性痛經,必須到婦科進一步檢查確診,採取更有效的治療。

經期小腹疼痛,種種原因.

1.子宮黏膜下肌瘤
因肌瘤向子宮黏膜方向生長,突出於宮腔,影響經血排出,故可引起子宮異常收縮,發生痛經,表現為下腹墜脹、腰酸背痛,並伴有經量增多及週期紊亂。

2.慢性盆腔炎
盆腔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連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經前後加重。痛經表現為雙側上腹持續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時伴肛門墜脹感。

3.盆腔淤血綜合征
表現為範圍廣泛的慢性淤血性痛經,並有下腹痛、低位腰痛、經期乳房痛等症狀。疼痛往往在月經前數天加重,來潮後第一或第二天減輕,也有少數持續痛。疼痛在患者站立一段時間後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時加重,下午比上午重。常見於25~40歲婦女。

4.生殖道畸形
宮體過分前傾、處女膜閉鎖等機械性阻塞,使經血流出不暢、積血,誘發子宮平滑肌不正常收縮,從而發生痛經。一般是出現逐漸加重的週期性下腹痛,下腹可能出現逐漸增大的包塊。

5.子宮內膜異位症
繼發性、進行性加重。所謂進行性是指疼痛多隨局部病變的加重而逐年加劇。多位於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陰道、會陰、肛門或大腿,常於月經來潮前1~2日開始,經期第1日最為劇烈,以後逐漸減輕,月經乾淨時消失。疼痛的程度與病灶大小並不一定成正比。病變嚴重者如較大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可能疼痛較輕,而散在盆腔腹膜的小結節病灶可導致劇烈痛經。

有的人痛經是可以檢查到有子宮腺肌症或者子宮腺肌瘤等。也有的痛經,是和宮內的節育器問題有關係的。也有的人有痛經症狀,只是單純的宮寒,所以都是應該根據原因來做相應的治療。

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占痛經的90%以上;它沒有明確的疾病導致,通過臨床檢查可能找不到發病原因。繼發性痛經是一些婦科疾病的症狀,比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這種痛經是需要接受規範治療的。
這是女生身體裡的“兩室一廳”:子宮和卵巢,所有的生命都曾在這套小房子裡萌芽和孕育,它還會分泌多種激素,它們的平衡維持著專屬女生的正常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