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年輕女人得乳腺癌,越來越常見?需要儘早做篩查嗎?

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概率為10%,全世界每年約有乳腺癌病人120萬人,每年約有40萬人死於該病,並且以每年2%~3%的速度遞增。在美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已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一位,其死亡率居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二位。乳腺癌病人的生存期和病理分期密切相關,病理分期越早治癒率越高,因此在目前對乳腺癌的一級預防尚無良策的情況下,早期診斷尤為重要。多項研究表明,乳腺癌篩查可發現更多的早期病例,在患病率不斷上升的背景下可使死亡率逐漸下降

乳腺癌在年輕女性中很少見,在美國,每年被診斷為乳腺癌的女性中,年齡在35歲以下的不到2%。然而,35歲之前患乳腺癌的女性往往有更具侵襲性的疾病。最近對150588名患有乳腺癌的女性進行的一項基於人群的研究發現,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況下,較年輕的年齡是生存率下降的獨立預測因素。目前,人們對25歲以下人群中乳腺疾病的發病率、重要性或適當的處理方法的了解有限。

已知老年人乳腺組織病理評估是十分重要的,但仍不清楚是否有必要對年輕女性進行類似的分析,或應該在什麼年齡送乳房標本進行病理評估。矛盾在於年輕女性的大多數乳房縮小標本沒有病理髮現,而同樣重要的事實是,年輕女性的惡性或高危發現可能預示著更糟糕的預后,及早發現可能增加惡性腫瘤風險的病變可能有潛在的顯著臨床優勢。

本研究旨在描述年輕女性乳房縮小整形術的偶發病理結果,以確定年輕女性乳腺組織常規組織病理學檢查是否有益,並通過回顧現有的最佳文獻來指導年輕非典型病變患者的治療。

該研究對2010年6月至2018年5月間接受乳房縮小整形手術的年輕女性進行回顧性研究,以確定人口統計學、手術時的年齡、乳腺癌危險因素和病理數據。當需要明確診斷時,進行組織學再評估。

研究共納入798名年輕女性。手術時患者平均年齡(17.5±2.0)歲,平均體重指數(28.7±5.7)kg/m2,平均切除重量(685±339)g/乳房。181名患者(22.6%)有乳腺癌家族史,其中20名(2.5%)為一級親屬,165名(20.7%)為二級或更高級別的親屬。5名患者(0.6%)有BRCA突變的家族史,1名患者本人也有已知的BRCA1突變。初潮年齡7~16歲,平均11.9±1.5歲。有267名患者(33.5%)用過激素避孕藥,128名患者(16.0%)經常喝酒,31名患者(3.9%)吸菸。此外,5名患者(0.6%)有性早熟病史。

據報道,大多數患者的病理組織是正常的[n=704(88.2%)]。

在94例(11.8%)有病理髮現的患者中:

①21例(2.6%)有非增殖性病變(如導管擴張、單純性囊腫、大汗腺化生)。

②64例(8.0%)有增殖性病變而沒有異型性。

③9例(1.1%)有不典型增殖性病變。

④1例(0.1%)有交界性葉狀腫瘤。

下表列出了9名(1.1%)非典型增生性病變患者的進一步信息。這些患者中有4人在成人高危乳腺腫瘤診所進行了長期的臨床隨訪。7例非典型增生患者的對側也有增殖性病變,無非典型性。

對9名非典型性患者的風險因素進行單變數分析表明,與非典型性的年輕女性相比,患有非典型性的年輕女性報告使用激素節育的人數要少得多(p=0.032)。單獨使用黃體酮和雌激素加黃體酮節育之間沒有差別。沒有注意到其他顯著差異。

對伴有或不伴有非典型性病變的增生性病變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顯示,初潮年齡在12歲或以下明顯多於無增殖性病變的患者(p=0.012)。

單變數和多變數分析顯示,月經初潮年齡小於12歲與增殖性病變的發生率顯著相關(p=0.009)。一級親屬患乳腺癌的家族史是第二個最強的預測因子,但並不顯(p=0.307)。

然而,當在預測風險演算法中一起使用時,12歲或以下月經初潮年齡和患有乳腺癌的一級親屬對患有或不伴有異型性的增生性病變的風險有相加的影響。

在798名接受乳房縮小術的青少年和年輕女性中未檢測到癌症。接受乳房縮小整形術的年輕女性中,超過10%的人有組織病理學表現。中度風險增加的不典型病變發生率較低,但輕度風險增加的典型增生較常見。多變數分析表明,12歲以下的月經初潮通常是增生性病變的危險因素;然而,在患有非典型性疾病的少數人群中,這一點並未得到統計上的證實。雖然這項研究顯示非典型病變的發生率總體較低,但增殖性疾病,特別是伴有異型性的疾病,可能與癌症的未來發展相關,而早期識別提供了改善監測的可能性。因此,研究者仍然主張常規的病理評估,特別是對月經初潮較早的女性,以幫助為臨床決策提供信息,並指導未來在這一小部分患者中進行乳腺癌篩查。

大多數年輕女性屬於普危人群,真正診斷出乳腺癌的風險比大家認為的要低。作為一個預防手段,建議與乳腺科醫生進行充分溝通,全面評估篩查利弊,充分知情,以積極、正向的態度對是否篩查進行決策,發揮篩查真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