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早期症狀,乳腺癌越早發現存活機會越大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細胞在多種致癌因數的作用下,發生增殖失控的現象。疾病早期常表現為乳房腫塊、乳頭溢液、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晚期可因癌細胞發生遠處轉移,出現多器官病變,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乳腺癌常被稱為“粉紅殺手”,其發病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男性乳腺癌較為少見。如何及早發現乳腺癌?

1.乳頭出現溢液

乳腺癌的早起癥狀可能出現乳頭溢液,如果乳頭出現了血樣的溢液或者是膿液狀的溢液就要小心了,要及時去醫院做相關治療檢查。

2.乳房出現腫塊

乳腺癌的早期癥狀會伴隨著乳房腫塊的出現,但並不是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會出現腫塊,乳房局部會經常有不適感,特別是已經的進入更年期的絕經女性。時常會出現一側的乳房輕度疼痛或者不適,或一側肩背部會有發沉、酸脹的不適感,甚至是會牽連到這一側的上臂疼痛。

3.乳房外形發生改變

早期的乳腺癌癥狀可能會發生乳房的外形變化,乳房發生腫塊的那一塊明顯見到皮膚都隆起來了,局部出現了像橘子皮一樣的狀態。嚴重的話會出現水腫跟濕疹等癥狀。

4.腋窩淋巴結腫

部分乳腺癌患者的早期會出現腋窩淋巴結腫,這個癥狀並不是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會有。之前有相關醫生建議過進行乳房自檢的時候千萬不要忽略腋窩的腫塊的檢查,因為這種腋窩淋巴結腫塊是比較硬的,而且還是可以推動的,可轉移的。到了晚期的時候還可能會轉移到鎖骨和對側腋窩摸到的轉移的淋巴結。

5.皮膚改變

乳腺癌的早期癥狀會出現皮膚的改變,由於乳房腫塊比較大,而且生長的部位是比較淺的,腫塊跟皮膚粘連在一起,就會使得皮膚呈現出一種凹陷的狀態,就像那種酒窩的狀態一樣。如果到了乳腺癌的晚期,由於癌細胞的會阻塞淋巴管,就會呈現一種像橘子皮一樣狀態的癥狀了。

另外中醫治療可作為乳腺癌的輔助治療手段,幫助減輕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調節患者免疫功能和體質狀況。

中醫認為,乳腺癌的病因是內傷情志、痰瘀互結、正氣虧虛,其相應的治法是疏肝解鬱、化痰散瘀、調補氣血、滋補肝腎。目前,中醫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方式是採用中藥湯劑,如調神攻堅湯、紫根牡蠣湯、芪苡湯等。

據國際癌症組織統計的資料,乳腺癌患者5年相對生存率為89.9%.乳腺癌疾病越早被發現,則患者存活的機會就越大。

有家族遺傳史的女性更易得乳腺癌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細胞在多種致癌因數的作用下,發生增殖失控的現象。疾病早期常表現為乳房腫塊、乳頭溢液、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晚期可因癌細胞發生遠處轉移,出現多器官病變,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那麼哪類人容易得乳腺癌,如何預防乳腺癌呢?

1.有家族遺傳史的女性

乳腺癌具有非常明確的家族遺傳史,如果家中外婆、媽媽、姐妹曾患有乳腺癌,那麼,這類女性則是乳腺癌易感人群,需要做好提前預防。

2.高脂低纖維的飲食人群

當代的年輕女性工作節奏較快,習慣以外賣、快餐作為一日三餐,如此也導致攝入熱量較高導致發胖,更容易引起乳腺癌。

3.雌性水平異常的人群

如長期服用含激素類藥物或經常服用雌激素含量高的保健品、食物及飲料的女性,需要注意可能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4.壓力較大的人群

壓力大會引起乳腺良惡性疾病的發生,而當下有很多年輕女白領壓力很大,這導致不少女性在20-30歲患病,乳腺癌發病呈現明顯年輕化趨勢。

5.情緒波動較大

許多現代醫學專家對惡性腫瘤患者研究調查的總結資料顯示,精神緊張、性格內向、鬱悶不歡等不良因素也是引發惡性腫瘤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乳腺癌就在其中。

如何治療乳腺癌

乳腺器官的重要性相對較低,不會危及生命,所以當前切除手術是處理乳腺癌最為主要的辦法,比較適合早期和癌細胞未轉移的患者。

放療主要是為解決術後復發而進行的局部性的手術,化療是一種全身心的輔助治療,而內分泌治療則適用於不宜手術的患者。每種治療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的處理。

什麼是乳腺癌,如何預防乳腺癌

乳腺癌是一種讓所有女性聞之色變的惡性腫瘤,發病年齡下至二十出頭,上至七八十歲,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呈上升勢態。該病的本質其實就是惡性腫瘤,病變細胞多來自乳腺上皮組織。雖然在我們生活中接觸到的乳腺癌病例多為女性,但這並不是表示男性就是安全的。通常在每100個患者中我們可以找到1位男士。

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數達226萬,且佔全球女性新發癌症總數的24.5%。換句話說,乳腺癌已成為全球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CACA乳腺癌專委會主任委員任國勝教授在2021世界癌症日全國啟動儀式的講座中說到:我國女性發病首位的癌種是乳腺癌,每年發病約為30萬+,發病率高。其次,我國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為82%,仍與美國等發達國家(90%)存在差異。主要原因是,我國臨床就診早期病例少,早診率低以及晚期病例臨床診治仍需進一步規範。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西方婦女乳腺癌高發年齡為55-65歲,中國女性乳腺癌高發年齡要比西方女性年輕5-10歲左右,為45-55歲。

隨著病情進展,乳腺癌患者會逐漸出現乳腺腫塊、腋窩淋巴結腫大、乳頭乳暈異常、乳頭溢液以及局部皮膚改變等異常徵象,其中80%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腫塊為首診原因,經診斷多為單發、無痛性腫塊。因乳腺癌早期多無明顯癥狀,臨床需要藉助鉬靶或乳腺B超明確診斷。

據2021年權威CA雜誌顯示,淋巴結轉移者5年總生存率為86%,遠處轉移者5年總生存率為28%,而早期(局部)乳腺癌5年生存率可達99%。反觀國內,據我國上海單中心3.5萬例乳腺癌數據報道,我國部分發達地區乳腺癌5年總生存率為92.5%,可達國際先進水平。因此,任教授強調,乳腺癌不再是不治之症,關鍵在於早發現,早診斷和早診治。

基因檢測,助力精準診療乳腺癌

基因檢測技術如今已成為腫瘤篩查與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好幫手。乳腺癌的篩查除了超聲、鉬靶、核磁共振外,還有基因檢測。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中心乳腺科主任教授指出,根據美國遺傳指南,攜帶BRCA1/2基因突變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5倍。因此,對於乳腺癌高風險人群,推薦篩查BRCA1/2基因,提前預知風險,儘早預防。相信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接受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術,以降低其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風險的事情很多人都還記憶猶新。此外,從乳腺癌患者的治療角度,BRCA基因檢測還能幫助BRCA1/2基因突變的患者選擇更有效的靶向治療,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需要解釋的是以往都認為只有腫瘤家族史的患者才需要接受BRCA檢測,但在我們實際臨床工作中發現絕大多數攜帶BRCA突變的患者實際上是沒有明確的家族史,因此在患者確診乳腺癌的時候就需要接受BRCA1/2的檢測。

在治療方面,基因檢測還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精準治療,預測患者的複發風險和化療獲益,輔助醫生進行治療決策。例如21基因檢測,通過檢測乳腺腫瘤中的21個基因,預測個體化的乳腺腫瘤複發指數以及接受化療的效益比。這一基因檢測是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和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路聯合推薦的用於乳腺癌預后與化療的多基因表達檢測評估與服務。

廖寧教授介紹說,21基因檢測報告中的複發指數是一個介於0到100之間的數字,這個指數越低,意味著乳腺癌複發的幾率越低,同時也預示患者越不容易在化療中獲益,我們知道化療有比較多的不良反應,對於21基因檢測指數很低的患者,推薦內分泌治療就足夠了,減少了患者接受化療的痛苦,為患者實現更個體化的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內分泌治療,5-10年堅持才能勝利

乳腺癌內分泌5-10年的延長治療,可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芳香化酶抑製劑(AI)能通過內分泌輔助治療,有效緩解乳腺癌病情,延長生命周期,並且具有作用強、選擇性高、副作用輕等優點。因此,包括阿那曲唑在內的內分泌治療方案受到全球多個權威指南的認可,指南建議,乳腺癌患者應接受5年的標準輔助內分泌治療,對於淋巴結陽性的高風險患者推薦10年內分泌治療。

就在不久前,在全世界最權威的醫學大會之一——美國臨床腫瘤學會2019年會上,醫學專家公布了乳腺癌複發風險評估工具的研究結果。該研究發現,接受5年的標準治療,40%的乳腺癌患者遠期(5-10年)遠處轉移的風險降低到4.9%。2018年研究數據顯示,絕經后乳腺癌患者5年阿那曲唑標準內分泌治療延長至10年可顯著降低患者49%遠處複發風險。

乳腺癌的預防

1.飲食方面:少吃一些含有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少吃含有大量雌激素的食物,合理搭配一日三餐。此外,市面上出售的女性保健品最好也要少吃。

2.生活方面:儘量避免電視機、電腦、手機等電磁輻射,平時加強運動,規律作息,改掉熬夜、吸煙、喝酒等壞習慣,高危人群定期去醫院做篩查。

3.生育方面:儘量在30歲之前生育頭胎,有條件的話最好不要拒絕母乳餵養。

4.乳腺癌的常見療法主要有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免疫治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