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每年都做體檢? 常規體檢真的有用嗎?

常規體檢可以更好發現和控制慢性病,促進生活習慣改變、疫苗接種和癌症篩查,而且改善患者的自我健康感受。

這也提示,對於高危人群,常規體檢至關重要。這包括飲食和生活習慣不好、風險因素控制不佳、沒有進行癌症預防干預、缺乏常規診療服務的人群等。

“很多批判者認為‘低風險患者無需做年度體檢’,但這很容易讓人們誤以為根本不需要做這些檢查,這是有問題的。”研究第一作者,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醫學院David Liss教授表示,“很多人只在出現問題時才去看醫生,但這時再談疫苗接種或癌症篩查已經為時過晚。反過來,這也是常規體檢的價值所在,因為在常規體檢時患者可以和醫生討論多種推薦(預防)措施。”

健康檢查——也稱為體檢——是門診護理訪視的第二大常見原因,美國每年9億次門診中約占8%。幾乎所有保險公司都通過商業保險以覆蓋各類體檢套餐,同時醫療保險受益人年度健康訪視等機制為這些訪視提供部分或全部財務覆蓋。

儘管普通健康檢查在日常臨床護理中很流行,但關於這些訪問的價值、目標和組成部分的問題仍然存在。例如,內科學會明確建議不要對無症狀的成年人進行年度普通健康檢查。其他學科專家則呼籲應優化這些檢查,以便醫生領導的團隊進行“年度健康審查”,促進信任的治療關係。

另一個混淆的來源是術語“年度體檢”,這是一個用詞不當的說法,因為一般健康檢查不一定需要每年進行,也不包括血壓和體重指數以外的體檢。

先前的研究對一般體檢的價值得出了不同的結論。2007年,一份醫療保健研究和品質機構(AHRQ)證據報告/技術評估和伴隨的審查手冊發現,定期健康評估與接受某些癌症篩查和膽固醇篩查一致,可以減少患者的擔憂。然而,定期健康評估對死亡率、其他臨床結果和成本的影響是複雜的。

2016年,Cochrane對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的系統風險評估的審查發現,對死亡率或心血管終點沒有影響,但有一些證據表明總膽固醇和血壓降低。為了更好地對該問題進行闡述,來自費恩伯格醫學院西北大學的專家開展了一項系統回顧,結果發表在JAMA雜誌。

研究人員納入了之前系統綜述和截至2020年12月的最新文獻綜述中的隨機試驗和對照組觀察研究。其中有19項隨機試驗(906-59616名參與者;隨訪1-30年),5項評估了單次體檢專案,7名評估了年度體檢專案。所有12項研究都是觀察性研究(240-471415名參與者;橫斷面至隨訪5年),評估單次體檢專案。

總的來說,常規體檢與死亡率、心血管事件或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降低無關。然而,常規體檢卻與慢性病的檢出率增加有關,如抑鬱症和高血壓。在丹麥45歲-64歲低教育程度人群中,接受一次體檢的人更多獲得了新的抗抑鬱藥處方(為對照組2.9倍)。

同時,常規體檢可使參與者在控制血壓和膽固醇等風險因素方面的適度改善:25-74歲農村成人接受常規體檢1年後,比未體檢人群的收縮壓(低1.3 mm Hg)和總膽固醇(低4.6 mg/dl)都控制得更好。

同樣,常規體檢還能更多接受臨床預防性服務,如結直腸癌(69% vs 60%)和宮頸癌(81% vs 66%)篩查;以及患者預後結果得到更加明顯的改善,如生活品質和自我評價的健康。

此外,常規體檢還與身體活動和飲食等健康行為的改善有關。例如,在OXCHECK試驗中(n=4121),年度體檢參與者每月鍛煉少於一次的干預參與者較少(68% vs 71%),食用黃油的人也更少(22% vs 31%)。

綜述指出,常規體檢可以更好發現和控制慢性病,促進生活習慣改變、疫苗接種和癌症篩查,而且改善患者的自我健康感受。這也提示,對於高危人群,常規體檢至關重要。這包括飲食和生活習慣不好、風險因素控制不佳、沒有進行癌症預防干預、缺乏常規診療服務的人群等。所以為了身體健康著想,還是要定期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