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的常見原因有宮頸管狹窄、子宮位置異常、經期前列腺素增多、遺傳因素、內分泌失調、精神因素等。小女孩從未生過孩子。宮頸管狹窄,月經量不暢,導致痛經。子宮的位置向前彎曲,向前彎曲,影響經血流動,從而導致痛經。月經期體內前列腺素分泌增多,導致子宮肌纖維收縮。內分泌失調、孕酮水準升高或改變也可能導致經期痛經,精神緊張、壓力和環境變化都可能導致痛經。
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的原因是月經來潮時前列腺素分泌增多,作用於子宮平滑肌,造成子宮過度收縮出現疼痛。繼發性痛經則是由於疾病所導致,如常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腺肌症。
一、原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的女性,並沒有真正的特殊病理結構。只是月經來潮時,由於前列腺素、白三烯類物質、血管緊張素等分泌增多,導致經血積聚在宮腔不能順暢排出,可引起子宮過度收縮、血管痙攣,從而導致子宮肌層缺血、缺氧,甚至疼痛。這種情況一般與個人體質、精神因素、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
二、繼發性痛經:
1、子宮疾病:如果女性本身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月經來潮時可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痛經。通常是因為子宮內膜未種植到宮內,而是種植到了其他部位,如卵巢、宮骶韌帶等,導致體內雌激素水準高漲,使異位的子宮內膜增生、腫脹,產生出血現象,刺激局部組織,從而導致疼痛。另外,如果女性本身患有子宮腺肌症,即子宮內膜腺體侵入子宮肌層導致,常表現為月經期出現痙攣性的絞痛。是因為子宮腺肌症,可以促進前列腺素的分泌,作用於子宮平滑肌,使子宮過度收縮,且收縮時間較長,導致子宮血液迴圈出現異常,使子宮更容易缺血、缺氧,甚至導致子宮增大、變厚,從而導致痛經的發生;
2、盆腔疾病:女性患有盆腔炎時,經期盆腔內組織黏膜淤血、水腫的症狀加重,可能會導致痛經的症狀;
3、生殖道疾病:比如生殖道畸形,導致經期淤血不能及時排出,可引起下腹部疼痛,出現痛經的症狀。
女生痛經可能是先天遺傳、不良的生活習慣、盆腔炎、宮頸粘連、子宮內膜息肉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據不同原因採取治療措施。
1、先天遺傳:痛經具有遺傳傾向,如果存在家族史,則出現痛經的幾率會明顯增加,如果疼痛比較嚴重,可以配合醫生使用布洛芬膠囊、塞來昔布膠囊等藥物緩解疼痛。
2、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果愛吃冷飲或者久坐,導致氣血循環偏差,經血運行不暢,就有可能會引發痛經,可以通過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進行調理。
3、盆腔炎:主要是性生活不衛生所致,有可能會造成盆腔充血水腫,在來月經時會導致盆腔充血的症狀加重,引發腹部疼痛,並且會出現發熱、分泌物增多等情況,可以配合醫生使用阿莫西林膠囊、甲硝唑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4、宮頸粘連:如果進行宮腔內的手術導致宮頸粘連、狹窄,導致經血排出不暢,引起子宮過度收縮,就有可能會引發痛經,可以遵醫囑採取宮頸擴張術進行治療。
5、子宮內膜息肉:主要是雌激素水準過高、炎症刺激導致子宮內膜間質過度增生所致,而在來月經期間會導致子宮收縮,容易造成息肉缺血,引發痛經,並且會出現月經異常,伴隨惡臭性的血性分泌物,需要遵醫囑採取宮腔鏡息肉摘除術或者刮宮術進行治療。
痛經通常按八髎、合穀、三陰交、子宮[穴]、足三裡等部位可以緩解,建議及時就醫,讓專業醫生進行按摩,以免引起不適。
1.八髎:痛經可能是經血淤堵引起的,此穴位具有疏通任督二脈、疏通經絡的作用,如果按摩此部位,能夠有效促進經血流通,緩解疼痛。
2.合穀:痛經可能是氣血不佳引起的,此穴位具有疏風解表、通絡止痛的作用,如果按摩此部位,能夠有效促進血液迴圈,緩解痛經症狀。
3.三陰交:三陰交是脾、肝、腎交會的穴位,此穴位具有疏風解表、通絡止痛的作用,如果按摩此部位,能夠有效改善月經不調、崩漏、閉經症狀。
4.子宮[穴]:子宮[穴]是位於下腹部的穴位,具有調理月經、治療婦科疾病、促進生育等多種作用,如果按摩此部位,能夠有效改善痛經的症狀。
5.足三裡:足三裡是任脈與足陽明胃經兩者交會的穴位,按摩此穴位能夠有效促進氣血運行,改善乳房紅腫疼痛、乳汁排出不暢等多種作用,同時還能夠改善痛經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