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健康體檢,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體檢被認為是“第五大健康基石”,通過體檢能及時發現我們身體的潛在疾病,並通過針對性的預防、干預,能把疾病扼殺在萌芽中,通過體檢也能養成我們的健康習慣,改變亞健康生活方式。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打開體檢報告時都很緊張,怕自己不小心得了什麽不治之癥
不過,體檢中也有一些誤區需要注意。
“甲狀腺結節”“肝囊腫”……這些疾病會癌變嗎?一張小小的體檢報告單,常常給大家帶來很多“危機感”。
其實很多疾病根本不需要治療,體檢是為了及時瞭解身體狀況,有些人一看到“瘤”“腺”“增生”等字眼,就陷入焦慮和害怕情緒。事實上,很多體檢“小毛病”不需要過度擔心。
1、生理性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疾病,不屬於腫瘤,也不屬於炎症,乳腺增生並不是疾病,而是生理性變化,發生癌變的可能性很低,不需要刻意治療。
2、良性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是指正常甲狀腺組織發生不均勻改變,形成大小不一的結節。結節可由多種病因引起,如甲狀腺退行病變、炎症、自身免疫等,都可以表現為結節。
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約為50%,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病變,其中約90%診斷良性,只有10%是惡性的,患者無需過分擔心。
慢性淺表性胃炎,即胃黏膜呈慢性淺表性炎症,是消化系統常見病,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檢出率高達80%~90%。事實上,報告中的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並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
4、輕中度脂肪肝
並不是所有脂肪肝都很嚴重,醫師會根據超聲回聲強度的不同,將脂肪肝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種。輕到中度的脂肪肝患者,可通過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改善,重度脂肪肝則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5、無症狀膽結石
膽結石是最常見的膽道疾病,由膽汁沉積而成。如果是無症狀的膽結石,患者保持定期檢查即可。但如果結石導致膽囊炎頻繁發作、單個膽囊結石直徑>1cm或者合併膽囊息肉者,均應儘快到肝膽外科進一步診治。
上述幾種疾病,如若病情較輕,只需要通過飲食控制、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及定期檢查就可以有效控制。而下面2種“小毛病”,不僅患者時常忽略,還容易與重大疾病混淆,一病“遮掩”一病,導致錯過治療時機。
•痔瘡
痔瘡和直腸癌都會出現大便帶血的症狀,但痔瘡發病率更高,多數患者出現便血會先考慮是痔瘡引起,沒有足夠重視。
其實如果你仔細分辨,痔瘡和直腸癌還是有所不同的。痔瘡時,血液一般在大便表面,呈鮮紅色,沒有粘液。而直腸癌時,血液與糞便混在一起,顏色多呈暗紅或漿果色,還帶有粘液,患者可能伴有下腹不適、大便不快、排便習慣改變等其他症狀。
常言道“十胃九病”,說明胃病太普遍了,其中胃癌和胃潰瘍的臨床表現十分相似,尤其是潰瘍型胃癌,都會有上腹痛、黑便的表現。
胃癌與胃潰瘍更難區分,胃潰瘍多見於青壯年,上腹痛常與飲食相關,週期性發作長;胃癌則多見於中老年人,一般病情發展較快,病程短。最好的鑒別方式還是胃鏡和活檢。
三、“不被待見”的3個檢查,不要輕易放棄
人們體檢常遇到兩個問題,一是不知道選什麼專案,二是“逃避”某些項目。這些讓人感到“羞恥”的項目,不僅價格便宜,作用還很大,建議大家不要錯過。
糞便檢查
某些疾病通過觀察便便的外貌,根本無法發現異常,糞檢不僅會觀察大便顏色、形態,還會關注細胞、潛血等,對消化系統疾病、良惡性腫瘤的診治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所以不要嫌“麻煩”、“髒”,一個小檢查就可以幫助發現腸癌,性價比很高。
肛門指檢被稱為“一指神功”,通過觸摸,醫生可以判斷直腸表面是否光滑、柔軟,幫助發現痔瘡、肛瘺、肛裂疾病、直腸癌及其他肛腸良惡性疾病。據統計,約80%的直腸癌可以通過“一指神功”摸出來。
胃腸鏡
胃鏡是檢驗胃部疾病的“金標準”,可以幫助受檢者儘早發現惡變苗頭。
腸鏡——可以發現腸道上任何微小病變的檢查。如果年齡超過45歲還沒做腸鏡,一定要做一次。如果檢測結果沒問題,至少在5、10年內,腸癌與你無緣。
體檢幫助我們發現疾病,及時干預
世事無常,但可以肯定的是暴富的出發點比疾病遠了一個地球村,往往你沒等到一個暴富就收穫了一份病危通知書。為了等到暴富每個人都應該先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況,不然暴富來了你沒錢花,那不是太冤枉了
要想身體好,就得先把疾病扼殺在搖籃中,體檢就是幫助我們預防的最重要的手段。身體出現的大部分問題,都不是突然出現的,都是積累而來,一步一步從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