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的基本流程是什麼?手術有沒有什麼風險?

手術(shǒu shù)指醫生用醫療器械對病人身體進行的切除、縫合等治療。以刀、剪、針等器械在人體局部進行的操作,來維持患者的健康。是外科的主要治療方法,俗稱“開刀”。目的是醫治或診斷疾病,如去除病變組織、修復損傷、移植器官、改善機體的功能和形態等。早期手術僅限於用簡單的手工方法,在體表進行切、割、縫,如膿腫引流、腫物切除、外傷縫合等。故手術是一種破壞組織完整性(切開),或使完整性受到破壞的組織復原(縫合)的操作。隨著外科學的發展,手術領域不斷擴大,已能在人體任何部位進行。應用的器械也不斷更新,如手術刀即有電刀、微波刀、超聲波刀及鐳射刀等多種。因之手術也有更廣泛的含義。

醫院的手術室總是神秘莫測,每當做手術的時候,大門就會緊閉,螢幕顯示“手術中”三個大紅字。

手术前,病人一定要跟医生问清楚这3个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守在外面的家屬會心急如焚,不知道進展如何、是否順利、還要多久……然而,對於在手術室內的醫護來說,每一次手術都是一場戰鬥,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他們在這裡與死神進行著無聲的較量……

今天,我們就來解開手術室神秘的面紗。

一、手術的基本流程

很多人對醫生有一種誤解,以為做手術是“熟能生巧”,很輕鬆,無法接受手術失敗,卻不曾想過一場手術有多複雜。從術前、術中到術後,都是環環相扣的。

術前

手術前需要先住院,醫生會每天查房,詢問病人的基本情況。之後安排術前檢查,確保病人符合手術條件,檢查項目包括胸片、心電圖、血常規、尿常規、腫瘤標誌物等。

接下來,醫生還會和病人家屬進行術前談話,簽署知情同意書。到了手術前一天,為了方便手術,護士會對病人進行備皮、清腸胃、插胃管等操作。

手术前,病人一定要跟医生问清楚这3个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術中

一場手術需要配備的基礎人員有6名,分別是主刀醫生、一助、二助、麻醉醫生、器械護士、巡迴護士

護士將病人推進手術室後,會要求病人脫光衣服,接著開始麻醉。10秒之內,病人會失去意識,隨後麻醉醫生進行氣管插管,建立靜脈或動脈通路,護士再插尿管,手術正式開始。

在一助、二助完成開皮、開腹、游離等準備工作後,主刀醫師會進行關鍵的手術部分,最後一助、二助再關腹、縫皮,麻醉醫生拔掉氣管插管和監測設備,護士將患者推出手術室,手術結束。

術後

如果做的是大手術,病人會先被推進特護病房觀察幾天,病情穩定後再進入普通病房。如果是普通手術,推出手術室後,護士會喚醒病人,觀察病人的呼吸有沒有問題

術後第一天往往是最痛苦的,傷口還沒開始癒合,為了避免細菌感染,可能會靜脈滴注抗生素。如果是腹部手術,護士還會觀察病人有沒有“放屁”。

幾天後,如果沒有出現異常狀況,病人就會進入恢復期,體內的胃管、尿管等會被撤掉。最後,經過檢查確認沒問題後,病人就可以康復出院了。

手术前,病人一定要跟医生问清楚这3个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二、做手術前,這些問題要問清楚

對於病人和家屬來說,手術可能是一件性命攸關的事,那要在手術前做些什麼,才能對整體風險有正確的認識呢?建議不妨在術前問清楚以下3個問題。

1、是否一定需要手術?如果不手術,是否有其他治療方法?

不同病人手術目的不一樣,一定要清楚自己手術的作用,同時瞭解手術的利弊。畢竟,任何手術都有一定的風險,如果可以繼續觀察病情,或者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質,不一定要手術,可以向醫生提出自己想法,以便進一步明確治療方案。

手术前,病人一定要跟医生问清楚这3个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2、做的是什麼手術,在手術過程中切除的是什麼?

向醫生瞭解手術的步驟,如果需要切除器官或組織,則要清楚自己被切除的是什麼,包括左側還是右側、全切還是部分切除等細節。

3、手術的效果如何?有沒有什麼風險?

要瞭解手術對於改善病情的作用有多大,如果只是暫時緩解,後續還要進行二次手術、三次手術,自己的身體和經濟是否能夠承擔?此外,瞭解手術的風險,可以做好心理準備和相關的預防、預後工作,也更方便安排家人進行術後照料。

手术前,病人一定要跟医生问清楚这3个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對於許多疾病,手術是首選的治療方案,患者和家屬在充分瞭解手術收益和風險的情況下,一定要儘量配合,以免影響治療效果。當然,如有有任何異議,也要儘快提出來,跟醫生商討,如何更好地解決。

延伸:手術後如何護理

手術後的護理目的就是盡可能地減輕病人痛苦和不適,預防術後併發症的發生,使病人能順利康復,直到出院。病人是否能平穩地度過手術恢復期、身體功能恢復的好壞,與術後護理有著直接的關係。做為病人的家屬,也應學習一些有關術後護理工作的內容。尤其是癌症病人手術創傷大,病人體質較差,恢復生理功能,就需要更長的時間,甚至是出院以後在家中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所以更需要家屬的參與和協助,為病人儘早恢復健康而發揮積極的作用。

手术前,病人一定要跟医生问清楚这3个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飲食

視手術方式、麻醉方法和病人的反應決定開始飲食的時間和種類:①局麻下實施手術,體表或肢體的手術,全身反應較輕者,術後即可進食;②蛛網膜下腔阻滯和硬脊膜外腔阻滯者,術後3~6小時即可進食;③胃腸道手術,待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後開始進水、少量流食,逐步過渡到半流食、普食。

活動

原則上應該早期床上活動,並儘早離床活動,但有休克、心衰、嚴重感染、出血、極度衰弱或實施特殊的制動措施的病人則不宜早期活動。早期活動有利於增加肺活量,減少肺部併發症,改善全身血液迴圈,促進切口癒合,減少下肢靜脈血流緩慢所致深靜脈血栓形成,有利於腸道和膀胱功能恢復,減少腹脹和尿瀦留的發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