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說“病從口入”其實,平常除了吃得乾淨衛生外,還要注意烹飪方式,經常做飯的朋友要注意了,有些你不注意的生活習慣,可能暗藏致癌風險哦,看看你家中了沒有
習慣一:炒完菜馬上就關油煙機
很多人在廚房做完菜之後,隨手就關閉了油煙機,這個看上去是一個節能低碳的“好習慣”,可其中的健康風險卻堪比吸煙!這個小動作很「要命」~
當食物油加熱到100~270℃時,食物油成分中沸點高的就會形成小油滴,也就是油煙;當溫度>270℃,較高沸點的成分就開始產生青煙,是直徑更小一些的油滴。除了油滴,油煙中還有其他成分,是被燒焦以後變成的複雜混合污染物,大約200~300種,包括亞硝胺、巴豆醛等致癌物,吸入對身體危害很大,而本身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更會加重病情,誘發哮喘、炎症等!有人不愛開油煙機,有人炒菜一結束馬上就關掉油煙機,這些行為都對健康很不利!
習慣二:發黴食物不捨得扔
我們自古就有勤儉節約的好品德,很多老人更是捨不得浪費食物。然而變質食物繼續吃,卻會增加患病風險,比如黴變食物。
黴變食物含有致癌物質黃麴黴素,比如發黴的瓜子、花生。黃麴黴素具有很強的肝臟毒性、致畸致癌作用,被世衛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屬於明確的人類致癌物。
有些人不願意丟棄炸完食物剩下的油,一是懶得洗鍋,二是很節儉,會繼續用剩下的油炒菜,成為名副其實的“回鍋油”。
伊利諾大學發表在《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上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長期攝入反復使用的食用油後,實驗小鼠體內的基因表達有所改變,繼而促進乳腺癌的發展。
專家表示,用油經過反復使用後會產生致癌物質丙二醛,特別是在反復使用三次後,丙二醛的含量會提高10倍左右。因此,反復使用的食用油一點也不健康。
油炸食物香酥可口,美味誘人,深受年輕人們的喜愛。一般來說,油炸溫度小於200℃且時間小於2分鐘時,形成的致癌物雜環胺會比較少,可以安全食用。
但如果溫度達到250~300℃,炸烤時間過長,食物顏色發黑,則會分解出較多的雜環胺、多環芳烴、苯並芘等致癌物。
研究發現,重鹽飲食,包括攝入大量醃制食物,會刺激胃腸粘膜,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以醃制食物為例,含有大量亞硝酸鹽,進入體內後會形成致癌物亞硝胺類物質,增加患癌風險。除此之外,重鹽食物也會增加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風險。
習慣六:炒菜後不刷鍋接著炒
很多人為了省事或看鍋比較乾淨,不刷鍋就直接炒下一道菜,這樣做也是錯誤的!
因為看似乾淨的鍋表面會附著油脂和食物殘渣,當再次高溫加熱時,可能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而且不刷鍋再接著炒菜的時候,你會發現食物殘渣很容易燒焦,這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隱患。
那麼,在廚房裡我們該怎麼調整做菜習慣呢?其實,只要記住以下關鍵字,就能降低炒菜做飯時的患癌風險:
發黴食物要丟棄,多燉少煎,清淡少鹽,避免油煙,健康用油!廚房是健康的“重災區”以上這些壞習慣一定要避免